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

和聲學、大概是這樣吧

和聲學,大致上就是討論聲部橫向移動的垂直效果
重點就是『橫向移動』,又叫做『和聲進行』

和聲學的發展,如果始於教會音樂,那主要樂器應該就是人聲了
用DTM上學習和聲學,使用[Choir]的音色練習和聲比較合適
直到出現臨時升降記號,就要改用其他音色
時代不同了,觀念也改變了

臨時升降記號,例如附屬和弦、增六、降二拿玻里
應該就算是進入器樂時代了

用半音就能夠轉調或是附屬和弦
樂器要比人聲容易得多

接下來的章節就是正式進入轉調,近系調、遠系調
傳統和聲學大概就告一個段落了

更進一步的訓練,大概就是使用這些和聲素材做重配和聲
古典時期的聲響的素材應該都在這了

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

[跟風] 好難得有聊編曲的跟風~ 來聊聊自己編曲的做法吧~

自己的音樂背景,其實就是本來只學過一點二胡,後來變成樂理控;
想要找到可以解釋所有可以稱作『音樂』的方法
不想要停留在「樂理=古典樂」
也好在有學過民族音樂理論,才有可能把概念打開。

最關鍵的就是學爵士樂,把所有讀過的音樂理論用實踐的方式得到答案,算是自己可以接受的「最終結論」
與其說我是二胡演奏者,我反而希望被稱作爵士樂手ww

所以做編曲的習慣很多都來自於爵士樂手的訓練和培養。


假如說是從零開始做一份編曲,我會先寫一些素材(或是稱為靈感),然後寫一些延伸素材;假如是一段旋律,那就會用對旋律或是對位的方式寫出另外幾段旋律,當作可能會使用的素材。

接著是設定段落,其實意味著這首曲子可能要做多長?
或是有限的素材下,怎麼把曲子做長?

 翻譯:「我只有八小節的旋律,怎麼做成四分鐘的曲子?」


 接著是設定風格

『風格』會決定音樂大部分的參數,像是速度、配器、和聲進行、混音、段落安排
當然風格不是音樂的一切,但是他會影響大部分的決定方向

 最後提一下『風格』
這個部分其實算是簡單的,因為大部分都不用自己想,用臨摹的套下去再做修改,去調整成作品需要的樣子
 
反過來,平常編曲應該要下的功夫就在這,怎麼樣的編曲風格適合怎麼樣的氣氛,不只是風格的學習,還要可以感受氣氛對映的音樂
 
 我覺得風格氛圍不外乎那幾個,一個一個學習不會是太難的事情
 
 

~以上~
 

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

我的『上傳錄音錄影的器材清單』

樂器:當然是二胡囉~ 以後也說不定會錄別的樂器上傳影片
影像:Sony的DV,其實就上傳來說方便架設就ok
麥克風:現在是用Superlux 238c,電容式的錄音細節比較多,環境如果是可以控制的就盡量用電容麥克風
錄音卡:Gina3G,買很久了,以現在的觀點這錄音卡是子母卡的架構是很不方便的,目前還夠用不需要換。
聲音編輯:Cubase
影像編輯:威力導演12

上傳演奏影片,雖然重點當然是演奏,演奏以外的部分像是背景、錄影意外也是樂趣之一
有時候擺上一些模型或是動漫精品,也是一種信念的宣示

老妹說,長鏡頭會讓畫面有說服力
後來就改成大約是人坐下來的視線高度,擺放DV的位置盡量遠,再把鏡頭拉近的做法看起來比較自然。

我自己希望影片的音質可以直接當音樂聽,錄音之後的後製是難免的
當然重點不是放在音準節拍修正之類的,而是聽起來要像是CD那樣的質感
甚至抽出音樂可以單獨聆聽

那是自己的理想啦~

換個角度,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但盡量不觸犯版權問題的做法